第215章 索伦人_康乾盛世,我吃定了!
笔趣阁 > 康乾盛世,我吃定了! > 第215章 索伦人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15章 索伦人

  第215章索伦人

  雍正经过商议,最终决定从西北边疆抽调3万边军回援。

  其中八旗兵12000,车骑营18000。

  另外,还从盛京额外调派了8800人的索伦兵。

  索伦兵,满清的王牌部队。

  它并不泛指某个民族,而是包括了鄂伦春、鄂温克和达斡尔三个民族部落。

  与绿营一样,几乎是承包了满清绝大部分军事战争。

  而索伦人最初和满清发生联系,还是在明朝万历年间,那时努尔哈赤刚刚建立后金。

  同时期的索伦部也出了个厉害人物,叫博木博果尔。因为黑龙江流域水草资源丰富,森林茂密,所以他率领族人在此开拓。

  一边狩猎,一边种地放牧,逐渐发展成黑龙江诸部中势力雄厚的大部落,雅克萨、阿萨金、乌鲁苏等都是他们的城屯。

  然后,努尔哈赤死了,皇太极建立满清,黑龙江诸部慑于皇太极威严前来朝贡,当时博木博果尔也去了,但并不恭敬。

  这让皇太极十分不满,于是乎双方爆发冲突。两边打了半年,博木博果尔靠着雅克萨城据守,但终因寡不敌众被清兵击败,至此索伦部被皇太极征服并编入八旗。

  皇太极深知自己能胜,全靠人多势众,外加索伦人内部不团结,甚至有言:“盛京之兵,亦不如索伦、达呼(斡)尔兵。”

  从皇太极开始,满清为了维持索伦人的野性和战斗力,不仅不允许索伦兵与其他兵共居,以免沾染“懒惰恶习”。

  农业生产更是不许沾边,《清实录》中有明确的记载:“不可使索伦人专习耕作,恐日久本业俱忘,于边疆无益。”

  有清一朝,对待索伦人一直都是打牲贡貂、寓兵于猎。

  满清皇室甚至要求,索伦人必须七八岁就开始练习骑射,十五岁开始就要为满清朝廷打牲贡貂,而且还是翻越外兴安岭远走狩猎。

  说起来,这里头还发生了件有趣的事情,索伦人一开始只是纯粹的冷兵器部落。到了雍正朝,为了对付外敌,雍正开始斥资给索伦人配备火铳,并教他们怎么玩。

  结果,乾隆登基以后,木兰围猎,索伦人背着他老爹雍正发的火铳去参加。

  乾隆看到直接大怒。

  《清高宗纯皇帝实录》记载:“围猎用弓箭,是从前的旧规,理应勤习,况索伦等皆猎兽之人,自应精于弓箭,故向来于精锐兵丁之内,尤称手快。伊等如但求易于得兽,久则弓箭旧习必致废弛。”

  随后,乾隆便以每枪给银一两概行收回,收回后严禁偷买自造,查出即行治罪。

  只不过,索伦兵虽然在满清历史上鼎鼎大名,但现在还是康熙六十一年。

  康熙一朝,清廷对索伦人也就那样。倒不是索伦人战斗力不强,而是陕甘战场的那二十四万八旗和绿营军太强。

  这时的陕甘战场,由于长期面对准噶尔汗国的军事压力,甚至时不时还要深入新疆、青海、西藏等地打仗。

  这些长年在西北的八旗、绿营可是非常厉害的,对比之下,索伦人的确更家悍勇,但终究人数太少,所以并未引起康熙太多重视。

  真正重视索伦人的是雍正,或许也是为了从年羹尧手里夺权吧?

  直到乾隆朝,准噶尔被彻底灭了以后,最后具备战斗力的西北八旗和绿营迅速腐化,索伦人才成了满清的命根子。

  不过现在,朱怡炅却是似乎可以提前好多年见到这支传说中,赫赫有名的大清王牌部队了。

  当然,真正要跟朱怡炅的大明发生碰撞,怕是今年都不可能了。

  雍正虽说决定从西北调兵,还要从盛京老家调骁勇的索伦兵入关。但如此多的军队调动,所需粮草筹措,还有大军的行程。

  本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。

  而且就算真的到了,雍正也得先平叛,把到处祸乱的八卦教和各路叛军一一削平。

  没有了后顾之忧,才能放心南下。

  ……

  江南。

  没有战争爆发的情况下,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。

  转眼间,俩月就过去了。

  南京城各处牢房关押的瘾君子,陆续戒毒成功。

  不可避免,死了一些人。

  毕竟是强制干戒,总有那么一些人体质较弱。

  不过好在伤亡拢共也就不到二十人,与总数上千的瘾君子比起来并不算什么,还能拿来给宣传部写成文章邸报。

  伴随南京这边扫毒成功,进一步的扫毒行动也顺势扩展至江南全境。

  凡是大明所占州府,吏员全部出动,挨家挨户搜查。便是封疆大吏也不能幸免,连邬思道和王远这两位巡抚也被查了。

  不过他俩倒是没吸,正经大官也没空吸那玩意儿。

  整个江南官场都因这场扫毒行动,发生大地震,无数官员被罢官强制戒毒。

  朱皇帝自然没有放过这次难得的机会,顺势将一大批早就安插下去的年轻官员提拔上来,接替这些空缺。

  如此,官场的新鲜血液瞬间替换大半。

  至于那些在强制戒毒的官员怎么办?

  朱怡炅只说他们戒毒成功可以继续做官,但没说官复原职啊!

  所谓欲加之罪,更何况这些人本就犯了错。

  朱皇帝既往不咎已经很不错了。

  江南这边全面禁毒的同时,大明的淮扬防线也得到了彻底巩固。

  第七军完全收复包括淮安府在内,淮河以南所有府城县镇。

  而第一军,同样也夺取了淮河以南所有土地。并与淮扬的第七军成功联兵,围绕淮水构筑江淮防线。

  至此,整个江淮仅余颍州(大部)、凤阳(北)、泗州(北)、徐州、海州、淮安(北)还在清军手里。

  现在,就算是雍正马上调索伦兵南下,靠着这条江淮防线,朱怡炅也有底气跟这传闻中骁勇善战的索伦人好好掰一掰手腕。

  就算真的打不过,中间的淮扬州府只须节节抵抗,也足以耗尽清军的锐气。

  这才是守江必守淮的本质,通过淮河这个缓冲带消磨敌人锐气。

  待其锐气丧尽时,再一举渡江击之。

  ……

  与北部的江淮防线不同,南赣山区的战事倒也不能说不顺利,只是十分麻烦。

  无论是调过去支援的第五军,还有黄殿的第四军,在南赣打的可谓十分艰难。

  不,与其说是艰难,倒不如说是毫无办法。

  明军入南赣,几乎未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南赣全体伪清官员的投诚。之后,便是想办法收拾南赣残局了。

  南赣伪清官府不过是一个引子,这些南赣山区的客家山民本就厌恶朝廷,厌恶官府,不管这个朝廷是叫大清还是叫大明。

  对这些客家山民而已,朱怡炅的存在本身对他们就是最大的剥削。

  明军没有办法,劝降劝不动,那就只有打。

  关键这些人滑不留手,明军出动,他们就退,实在打不过就退到深山里。

  搞得明军只能一寸一寸啃过去,攻占南赣的进度表现的很奇怪。

  一方面明军控制了南赣差不多所有府县,另一方面却又无法完全控制府县之间的山区。

  黄殿甚至还为此上奏南京,询问如何解决。

  对此,朱怡炅这个皇帝也无甚好办法。南赣形势复杂,到处崇山峻岭,只能靠第四军和第七军一寸一寸啃过去。

  秘书阁照常给出建议:“可以收买一些当地百姓向导,去到处宣扬明军的强大。再顺带劝降,并不断宣讲大明这边对待山民的政策。就算最后失败了,无非就是原来一样,一寸一寸啃过去而已。”

  果然,关键还是老一套,剿抚并用更实在。

  朱怡炅仔细思忖片刻,提笔朱批:“可。”

  待批完南赣的军报奏以后,朱怡炅又拿起一封,却是礼部左侍郎的上奏。

  “臣恭请编修《清史》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44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44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